SN∕T 5177-2021 国境口岸寨卡病毒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
ID: |
5C2EE33251AB4B5BB6E4054097D54E6D |
文件大小(MB): |
0.34 |
页数: |
12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1-10-24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5177—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发 布,ICS 11. 020,CCS C 62,2021-06-18 发布2022-01-01 实施,国境口岸寨卡病毒 实时荧光RT-PCR 检测方法,Real-time RT-PCR method for detecting Zika Virus at frontier ports,I,SN/T 5177— 2021,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杭州富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丽娟、王静、张晓龙、慈颖、马爱敏、曹晓梅、杨宇、张丽萍、胡孔新,1,SN/T 5177— 2021,国境口岸寨卡病毒实时荧光RT-PCR,检测 方法,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国境口岸寨卡病毒实时荧光RT-PCR 检测方法的生物安全要求,样本的采集、运,输、寨卡病毒实时荧光RT-PCR 检测方法和现场快速检测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国境口岸入出境人员疑似寨卡病毒的核酸检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租,用于本文件,GB 19489 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WS/T 230 临床诊断中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应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卫科教发〔2006〕15 号),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5 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寨卡病毒 Zika virus,一种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病毒,呈球形,直径约为40 nm~70 nm,有包膜。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度为10.8 Kb,分为亚洲型和非洲型。寨卡病毒抵抗力不详,但黄病毒属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60 ℃ 30 min 可灭活,70%乙醇、0.5%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照射均可灭活,3.2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将RNA 的逆转录(RT)和cDNA 的聚合酶链式扩增(PCR)相结合的技术。本标准采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在一步法RT-PCR 中,首先以RNA 为模板,利用下游特异性引物,在依赖RNA 的DNA 聚合酶(逆转录酶)的作用下转录合成互补DNA(cDNA),该步骤称作“逆转录”;,随后,再以cDNA 为模板,利用上游和下游特异性引物,在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进行PCR 循环扩增;,最终使RNA 分子的某个特定区域(目的片段)被扩增达几百万倍,3.3 实时荧光RT-PCR real-time fluorescence RT-PCR,在常规RT-PCR 的基础上,加入一条特异性的荧光探针。该探针为一段寡聚核苷酸,两端分别,标记1 个荧光报告基团和1 个荧光淬灭基团。探针完整时,报告基团发射的荧光信号被淬灭基团吸收;,PCR 扩增时,利用Taq 酶的5’-3’外切酶活性将探针酶切降解,使报告基团和淬灭基团分离,从而,荧光监测系统可以接收到荧光信号,2,SN/T 5177— 2021,3.4 快速检测方法 Rapid detection method,不需样本前处理、核酸提取、纯化等步骤,采用商品化的通用型一步法核酸(RNA)检测试剂盒,加入检测样本、寨卡病毒特异性引物和探针进行检测,实现将临床样本直接加到反应体系中进行实时,荧光PCR 检测的全过程,4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p :碱基对(base pair),—— Ct 值: 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到达设定的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Cycle threshold),—— DEPC :焦碳酸乙二酯(diethyl pyrocarbonate),—— FAM :6- 羧基-荧光素(6-carboxy-fluorescein),5 检测对象,5.1 国境口岸发现的入出境人群中疑似寨卡病毒感染者,5.2 其他申请检验的人员,6 生物安全和PCR 防污染要求,按照GB 19489 和《人间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确定的要求,寨卡病毒相关材料的生物安全要,求如下:,——寨卡病毒危害程度分类为第三类;,——未经培养的寨卡病毒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应该在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内进行;,——寨卡病毒相关的灭活材料和无感染性材料操作可在生物安全一级(BSL-1)实验室内进行;,——寨卡病毒感染性材料运输和包装分为B 类,UN 编号为UN 3373 ;,PCR 防污染措施按照WS/T 230 确定的规定执行,7 主要仪器,主要仪器设备如下:,——荧光定量PCR 仪,如ABI 荧光定量PCR 仪或卡尤迪Mini8 Plus 实时荧光定量PCR 仪1);,——高压灭菌器;,——二级生物安全柜;,—— -70 ℃超低温冰箱(或液氮罐);,——台式高速低温离心机;,——漩涡振荡器;,——微量移液器,1) 由指定单位提供,给出这一信息是为了方便本标准的使用者,并不表示对该产品的认可。如果其他等效产,品具有相同的效果,则可使用这些等效产品,3,SN/T 5177— 2021,8 主要试剂,主要试剂如下:,—— DEPC……
……